关于有屋> 有屋百科>吴晓波:作为中产的你,该有一套什么样的房子

吴晓波:作为中产的你,该有一套什么样的房子

文章发布日期: 2016-12-12

全中国最懂中产阶层的人,是吴晓波,没有之一。

最近这段时间,吴晓波频道联合新浪财经等媒体,发起了全国首个新锐中产问卷大调查,希望从事业、生活、财务、消费等多个方面还原中产阶层的面貌。

 两年前,吴晓波写下了《去日本买只马桶盖》,让中产消费这个概念一下子火了起来。作为中产阶层的代言人,吴晓波顶着“屌丝公敌”的压力,近年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中产阶层的服务当中。12月4日,吴晓波在有屋科技调研时又透露,智能家居是他关注、投资的方向,“中国城镇化、新中产的需求,光北京每年想要装修的市场可能就比德国市场还大,需求越大,投入越大。”

从马桶盖、电饭煲到智能家居,吴晓波为整个中产阶层设计了几近完美的生活美学,俨然成为中国2亿多中产阶层人士广受信赖的人生导师。

与此同时,他还不经意间成了拯救中国制造的精神工程师,为制造强国和中产消费谋划最有想象力的交合路径。

写到这里,天边飘来一句话,那是吴老师最铿锵最动人的宣告:

得中产者得天下。

 

     

11月2日,经济学人智库(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)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,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将在2030年前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,3/4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。

 按照《经济学人》的解释,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是:“家庭年收入在1.15万到4.3万美元,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。”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.25亿人,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。

在吴晓波眼里,他们更是全球最重要的人。

吴晓波说,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,比如说美国的技术创新是在20世纪20年代,日本的技术创新是在20世纪60年代,其实都是跟本国的中产阶层崛起有关系。实际上,中国这两年经常性提起供给侧改革、工匠精神、转型升级,从提起到强调再到落实,这些变革的背后就是新中产阶层的崛起。

吴晓波又说,他们是当今消费的主要力量,引领了整个消费升级的变革,在他们的决策偏好中,产品的价格让位于性能,标准化让位于个人审美,他们从单纯的“消费者”,变为“投资-生产-消费”三位一体的消费力量,颠覆了原有的生产链条,丰富且精细化了消费市场。

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他们却又是一群“麻烦制造者”。  

两年前的这个时候,吴晓波在他的文章《去日本买只马桶盖》中写道:“飞机刚落在那霸机场,看微信群里已经是一派火爆的购物气象:小伙伴们在免税商场玩疯了,有人一口气买了六只电饭煲!”

这群掌握消费市场风向标的有钱人,活生生把中国制造踩在了脚下,怪不得中国经济的火车轮转不起来了!

严重拖后腿的中国制造,如果不是吴老师的提醒,甚至都不能听到中产阶层心碎的声音。

 于是,不少有理想的企业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目标。

格力电器的董小姐,在北京摆了一场饭局,成功叫板日本高品质电饭煲,用“一碗饭”证明了国货实力;有屋科技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虫洞智能家居发布会,吴晓波说,“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的智能客厅是什么样的,中国的技术跟国外没有任何差距。”

吴老师告诉大家:新中产阶层的兴起推动着中国制造的升级和中国消费的升级。

他说,2016年将是新中产消费元年。何谓元年?就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开始。这是挑战,也同样是机遇。未来的市场是得中产阶层者得天下。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,实现产品技术、理念的革新,制造出有品质的产品,就不能立足于未来的市场。

     

吴晓波对中产那是真爱,为他们也是操碎了心。

吴老师关心他们的财富。

在一次演讲中,吴晓波讲到未来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四大变化。

其中一个变化是,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。“我们现在卖不动产也好,卖商铺也好,基本上面对着中国中产阶级,得靠高性能、靠服务、靠硬件和软件、靠理性的诉求来打动这些人,靠硬广告、靠噱头、靠题材,已经没有办法打动这些中产阶级了。”

这个“在过去的15年里从来不买中国的一张股票”的人,鼓励中产人士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。他说,未来十年仍然是货币大爆炸时期,钱放在手上一定会贬值。中产阶级没法跑赢货币泡沫。除了手上留一点保命钱以外,剩余的钱都应该去做投资或理财。

吴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: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投资的两方面,一个是投好的企业,第二是投好的人。

他还关心中产们的健康。

吴晓波说,要投资两个东西,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费。“我们要去看好的电影,去旅行,要读书和看好的歌剧,我们要知道全世界人类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,要用金钱和时间去交换它们。我们不应该只是天天忙着赚钱。”

当然,吴老师更关心他们的生活。

男人们频繁洗澡保持身体的洁净,开始饲养宠物并喜爱郊游、探险等方式亲近自然,而少女们则向往浪漫和庄重的婚礼,迷恋着身着制服的男人。    

这是100多年前英国的中产阶层所向往的生活。

当下中产阶层的生活图景又是什么?恐怕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。

那个全国首个新锐中产问卷大调查,其出发点,也许正是吴晓波尝试着要给新一代中产集体画像。

相信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的吴晓波,不但喜欢问,还喜欢走。

最近几年,稍加留意可以发现,吴晓波频繁深入企业调研,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高瘦挺拔的身影。

12月4日,最近开始关注智能家居的他来到了青岛。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胶州的有屋,这家并不太出名的企业,有着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独角兽的基因。

吴晓波相信凯文凯利的预言,“未来是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,而万物互联其实最广泛的应用场景是智能家居。”

在他看来,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成熟,这个行业将会迎来新的爆发点。

吴晓波说,智能家居喊了这么多年,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发展,主要是没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。“现在很多炫耀性的东西大于实用性,什么时候把实用性和稳定性解决了,那就是智能家居迎来爆发之时。”

 

一年买一套房的吴晓波,对于房子似乎有着不可抵挡的欲望。

也许,在吴晓波的心里,一直住着这样一套房子:

来访者通过出口,就会产生其个人信息,包括他的指纹等,这些信息会被作为来访资料储存到电脑中,地板也不仅是起装饰作用,它是一个巨大的传感器:当有人走进房间时,地板会根据阳光的强度,来调节房间内的灯光亮度以及空气温度、湿度……

这座房子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湖畔,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,作为智能家居的典范,多年来无数人流过深情的口水。

没错,这就是比尔盖茨堪比科技大片的智能化豪宅。

在有屋科技参观,尽管饱受感冒困扰,但吴晓波的笑容还是那么迷人,就像找到了宝藏。

他说,智能家居是他的投资方向。

他坦言,之所以来有屋科技调研,是看中这家企业独特的发展模式。他饶有兴趣地听着企业负责人介绍,“有屋科技不是一家企业在战斗,而是和其他29家企业构建了一个少海汇生态圈。”

就这样,他一不小心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一个叫少海汇的智能家居生态圈。这里拥有海尔家居、有屋科技、有住网、克路德机器人、科宝博洛尼、Hyrock变形家具、爱上办公、寓公网、海尔厨房、浩思科技等30家生态圈合作企业。与其说是一个产品聚集地,更像是一个技术孵化器。事实上,这是中国智能家居最前沿的试验场。

不知道是否有所启发,吴晓波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,未来智能家居的独角兽应该是生态型企业。

在有屋科技产品展示厅,吴晓波还赶时髦地做了一场直播,他主动找到一位观众提问,“你最需要的三个智能家居功能是什么?”

这位观众的回答是:一是控制家里的灯、窗帘;二是能有机器人做饭,三是起床自动唤醒功能。有屋科技总裁柏烨说,这位观众的需求,有屋智能家居完全可以实现。他还进一步描绘了即将实现的场景:未来智能家居的场景,用户走近家门,触动门窗传感器,门自动开启;用户走进家中,灯光自动打开;空调自动调节到舒适的温度;加湿器自动加湿;做饭时根据食材自动合成料理食谱;冰箱自动筛选出附近的菜市场等。

100多年前中产阶层人士的生活场景,恍如这一幕的重现。未来已来,智能家居新世界的大门正在这个海滨小城徐徐打开。

让梦想照进现实的,不仅有时间的光芒,还有奋斗者的青春。

用吴晓波自己的话说,从明天开始,从一个少年在 1986 年的春夜看见了哈雷彗星开始。